emsp;
也就是古代没有退休年龄限制这一说,但就算没有年龄限制,跟你一样年龄的官员,不说成为三高官官,起码有人已经成为了尚书了吧?
所以,这个年纪的人,即便是考上了进士,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是没有任何培养价值的。
所以,大概率是安排到一个闲职部门,让你过几年官瘾,然后回家养老去吧。
除了说出去好听一些以外,又有什么意义?
你占据了一个名额,年轻人就少了一个名额,国家就少了一个培养年轻人的机会。
同样的,对于你的家庭又有什么意义?
就算十五岁开始学习,到五十七岁中进士,这就是四十二年的时间,这四十二年间,都需要家人供应着你的吃喝用度。
恰恰这年头养一个读书人,是能够耗空一个家庭的,即便是自知节省,家境也不会好到哪去。
大器晚成固然会有,但这样的人,放眼两千年,又有多少个?
难道就为了等这几个大器晚成的人,让无数的家庭跟着遭受苦难?
这并不是王不饿搞科举的初衷,也不是他搞教育的初衷。
虽然求贤若渴,但还没到饥不择食的地步,也不是说什么贤他都想要的。
“县学只招收六至九岁的孩子,郡学只招收十三岁以下的孩子,洛阳书院,只招收十八岁以下,科举报名,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五岁,如有弄虚作假,必重惩!”王不饿直接圈定了一个年龄范围。
并不科学,对于某些人来说,也并不公平。
但是这世上又哪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呢?
或许对他们来说,这个决定或许并不公平,但是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理论上来说,郡学最小的学生年龄是九岁,洛阳书院年龄最小的是十四岁,科举年龄最小的是十九岁,最多可以参加六次科举。
王不饿没玩什么三年搞一回的方式,虽然历史证明,那样做很科学,因为是考虑到了古代的交通。
但凡事总有例外,能够报名参加科举的,只有洛阳书院的学生,或许将来还会在设立其他的书院。
但大方向上就是这样了,所以一年一次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再者,就算通过科举考上了,也还得先在吏部进行为期两年的走访,然后才会根据走访的情况进行接下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