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前进一号

超维科技纪元最新章节

海峡航天基地。

几乎每天都有十几枚运载火箭进入外太空,但是对于近地轨道的运输量,仍然是杯水车薪。

化学能运载火箭的上限太低了,特别是在蓝星这种大气浓厚、引力相对较强的星球上,化学能运载火箭更是被卡死了上限。

米国在公元1962年公布了一款非常激进的火箭设计,并将其命名为“海龙”(seadragon)的火箭。

这个庞然大物有150米长、直径达23米,迄今为止人类造过的最大火箭土星五号,和其比都相形见绌。

海龙的运力更达到了惊人的566公里蓝星近地轨道单次550吨,大约为土星五号的四倍。

起飞重量约为18000吨的海龙火箭,到今天为止仍是有完整设计论证的化学能运载火箭中,质量和运力最大的。

问题这个燃料载荷比高达32.7,鸡肋到了极点,加上那可怕的造价。

用长五—d不香吗?可以重复利用的长五—d,成本比海龙低了几百倍,大不了多发射几次,都可以凑够550吨的运载量。

因此在发展大吨位化学能运载火箭方面,科学委员会显得兴趣乏乏,主要是这路线在蓝星使用,会吃力不讨好。

别看光明会在月球搞出了土星八号这种巨无霸,问题是月球和蓝星环境不一样。

现在科学委员会也是非常头疼。

长五—d有效载荷一般般;而大吨位化学能运载火箭又性价比超低;核动力运载火箭不能在大气层内部使用;质量投射器暂时没有超长真空轨道;太空电梯也是材料没办法。

从长远来看,新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倾向于外太空自给自足,但短期内蓝星依旧是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比如核聚变反应炉、生物计算机、精密仪器、农产品和食物,这些东西严重依赖于蓝星,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除非新人类不做人了,和神罗联邦残部一样全体机械化;或者像蜥蜴人一样,体表覆盖一层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不然需要吃喝拉撒的人上外太空,单单是食品的方面就不在少数。

根据服务委员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在外太空长期生活(超过一个月)的新人类一共有1248人,流动性太空人在500~800人之间。

这个数字正在不断的刷新之中,预计到新纪元2年一月份,外太空常住人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相关阅读: 叶锋李若云战神入赘成首富齐昆仑谢芝真齐昆仑谢芝真小说免费阅读许你一笑倾城糖果豆豆都市逆袭为龙叶锋李若云祁晓筠陆堇彦仙域神君六界三道齐昆仑谢芝真沈惜颜林浩无双弃婿绝世高手在都市陈扬苏晴重生王妃要复仇十殿战尊凌天林若初乃木坂之四番目的光赵云柳如心无双弃婿西门吹狗郁嘉宁元凤修战龙临门许棠厉枭寒我的回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