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重生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体会》,这是我的体会,虽然是我个人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条件情况不同,所以这个体会,可能不会被在座的每一个人接受,但是其中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我想提出来供大家借鉴、参考。我讲的第一点就是,读古书、读古文,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今天是杜睿博士论文答辩的日子,作为北大有名的才子,他的论文答辩现场此时简直就像是一个隆重的学术报告会一样,学校甚至破例允许学生到现场旁听。那些作为导师的老学究们此时也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来的。
中国的文学史,说白了其实就是一部文人相互倾轧的历史。
俗话说文人相轻,武人相重。
文人一般在思维,知识结构,阅历,文章等方面表现不同,但是,这些都是深藏于内而不现于外的东西,有时候差别很大,所以文人们就有我是人非的恶习,这就是文人相轻。
而武人靠的就是力气,智谋和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表现,这就让人一目了然,而且,这些表现才体现了男子汉真正的气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不由得你不敬重人家,所以,武人相重。
总的来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要是真的说到自身的修养,品行,那些整天之乎者也,学着圣人之言的才子们未必就比得上,被他们整整看不起了数千年的草莽匹夫。
但是在北大这个中国文学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因为杜睿的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些曾经找过杜睿麻烦的老学究,那些曾经在课堂上批驳过杜睿的专家学者们在面对杜睿的时候,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赞叹一声“牛叉”!
杜睿今年的年纪其实并不大,再有三天,过了农历生日之后,才刚刚二十七岁,这个年纪本来还应该是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时候,可杜睿却已经在北大这个圈子,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学圈子里名声大噪,连续出版的几篇论文,更是让整个学术界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的经历至今在许许多多的人眼中依然带着点儿神奇的色彩,他小学都没毕业,初中更是不知道咋回事,至于高中,学校的大门朝那边开他都不知道。
从小他的老师就是他的父亲,一个在中国鼎鼎有名的古文学研究者,在别的孩子还扎着红领巾,唱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蹦蹦跳跳去上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他从那个消磨人天性的校园拉了出来,关进了自己的小书房。
当同龄的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数学,英语的时候,他每天看的却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等到他再大一点儿的时候,他手中的书又变成了: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家的《墨子》,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