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形势已经非常紧张。
北獠人的大军集结,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是准备破关而入了。
燕门关处于燕山的豁口处,是关外进入燕山的唯一通道。
此关在宽有上百里的山隘间,建有高达五百米的城墙。
在这段城墙上,设有九门。
驻防在这里的总指挥官,又叫九门总兵。
此人有胆有谋,家传渊源,乃是开国将领呼延氏后裔,单名一个灼字。
因善使两支竹节金鞭,人称双鞭呼延灼。
他手下统领兵马三十多万,每一座城门的上面都布有五六万兵马。
当初最强大的时候,本来有上百万人。
后来被大名府知府梁中书抽调了一大半,只剩下了三十万人马。
三十万人马,听起来很多。
但是其中包含后勤补给,老弱病残,当地民团,配军之类的人手。
满打满,其实也就十万精兵。
十万精兵,要在战线上百里的城墙上防御。
呼延灼的脑袋早就大了起来,不断发信给大名府,让大名府提前做准备。
最好是从高唐州前线,把调派的大军撤回来。
要么是在大名府就地征兵,马上召集人马补给到燕门关前线。
这两个法子,第一个显然不行。
第二个更不行,朝廷每年给的军饷是限定的,不是说想征调多少兵马就征调多少兵马。
大名府的人数虽多,城池之大,足有上亿人。
这些人的管理也是个极大的问题,光是各级官僚的俸禄就是个旁大的数字。
要是扩编的话,就得花钱。
朝廷不给钱,只能自己从银库里支取。
银库里没有,那就得从自己身上掏。
梁中书不是那种为了大宋就能抛家舍业,捐献万贯家财的人。
所以,呼延灼的奏报被他不断堆积起来,在桌案上都垒了厚厚一层。
在呼延灼无奈辈分之时,府中突然有人传报,说是有客人拜访,还说是能解他的忧虑之事。
呼延灼连忙派人去请,此人进门,一副儒生打扮模样,手持五色羽毛扇,与他恭敬施了一礼道,“小可见过呼延将军。”
呼延灼打量着他,与他抬眉道,“你来见本将何事